CONTRACT

Cross-border Legal & Compliance Online

Join us

跨境法律与合规视野

PERSPECTIVE

加密货币监管新态势:法律风险、合规挑战与跨境法律服务机遇(上)

来源: | 作者:由飘洋过海整理 | 发布时间 :2024-08-14 | 7053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深入分析2024年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格局,重点关注美国、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最新政策。文章详细讨论了加密货币的法律定义与性质,探讨了SEC、CFTC和FinCEN等美国监管机构的立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国的严格监管措施,欧盟的MiCA法案,以及日本、新加坡和瑞士等国的创新监管方法。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及其对监管环境的影响。文章为加密货币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全面的监管洞察,有助于制定合规策略和把握跨境业务机遇。

加密货币监管新态势:法律风险与合规挑战与跨境法律服务机遇(上)


引言:

 

在全球金融格局不断演变的今天,加密货币已经从边缘技术跃升为国际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市值屡创新高,各国央行纷纷探索发行数字货币,甚至有国家开始将比特币纳入国家储备的讨论。这一系列发展不仅彰显了加密货币的重要性,也为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期,美国政界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出现显著转变,从早期的质疑到现在考虑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折射出加密货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地位的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等国家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监管立场,凸显了各国在面对这一新兴资产类别时的政策差异。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监管框架以及跨境流动等问题变得愈发复杂。对于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企业而言,了解并妥善应对这些法律风险和合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新态势,剖析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探讨相关的合规挑战,并阐述这一领域新兴的跨境法律服务机遇。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专业的洞察,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指引,帮助其在复杂多变的加密货币法律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规避风险,把握机遇。

 

本文将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全面探讨加密货币监管的新态势。上篇将聚焦加密货币的法律定义与性质,以及全球监管格局的概况。中篇将深入分析主要法律风险和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下篇则着眼于跨境法律服务机遇、未来展望与建议。请读者关注每个部分的独特视角,以全面把握这一复杂而动态的领域。

 

一、加密货币的法律定义与性质

 

加密货币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种基于区块链 [1]或分布式账本技术 [2]的数字资产,但从法律角度定义它却颇具挑战性。不同司法管辖区和不同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的定义和分类各不相同,这直接影响了其法律地位和适用的监管框架。

 

   (一)   多重法律属性:

 

加密货币的法律属性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反映了其在全球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复杂定位。大多数国家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可拥有和转让的财产,体现了其作为数字资产的基本性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涉及首次代币发行(ICO)时,部分加密货币可能被归类为证券,从而受到相应的金融监管。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如美国则将比特币等主要加密货币定义为商品,使其受到商品交易法规的约束。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国家如萨尔瓦多已经迈出了更为大胆的一步,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正式认定为法定货币。这种多样化的法律定位不仅反映了各国对加密货币本质的不同理解,也凸显了制定统一监管框架的挑战。

 

   (二)   主要法律定义示例:

 

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货币的法律定义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在美国,不同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采取了各自的定义方式,反映了其多重属性。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将加密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替代物",突出其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倾向于将某些加密货币视为证券,特别是在涉及投资合同的情况下。同时,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将主要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归类为商品,使其受到商品交易法规的管辖。

 

欧盟采取了相对统一的立场,在其第五版《反洗钱指令》(AMLD5)中,将加密货币定义为"数字价值的表示"。这一定义为欧盟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监管基础,尤其是在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方面。

 

相比之下,中国的监管态度较为严格。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密货币定义为"特定的虚拟商品",承认其作为数字资产的性质,但明确禁止其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这一立场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维护金融稳定和货币主权的重视。

 

这些不同的法律定义不仅反映了各国对加密货币本质的理解差异,也体现了各国在监管策略上的不同侧重点。这种多元化的定义方式为跨境交易和全球监管协调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专业法律服务创造了需求。

 

   (三)   法律定义的影响:

 

加密货币的法律定义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监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要的是,这些定义直接决定了适用的监管框架,从而影响了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发行方和用户需要遵守的具体规则和义务。例如,被定义为证券的加密货币将受到更严格的金融监管。

 

在税务方面,法律定义的差异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比如,被视为财产的加密货币可能适用资本利得税,而被认定为货币的加密货币则可能涉及外汇税务问题。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个人投资者,也对机构和企业的财务规划产生重大影响。

 

法律定义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保护的程度。当加密货币被纳入既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时,用户通常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法律保护,包括资金安全保障和争议解决机制。相反,若被定义为非受监管的虚拟商品,消费者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此外,各国对加密货币的不同法律定义为跨境交易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定义的差异可能影响交易的合法性、税务处理,以及合规要求,这对于跨国企业和全球投资者尤其重要。这种复杂性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也为专业法律和合规服务创造了巨大需求。

 

   (四)   定义的演变: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加密货币的法律定义也在不断演变。监管机构正在努力制定更精确和全面的定义,以应对新兴的挑战。

 

加密货币的法律定义和性质的复杂性,正是导致全球监管格局呈现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接下来将要讨论的各国和各监管机构的具体措施和立场。

 

二、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格局

 

全球加密货币的监管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各自的金融环境、政策目标和风险考量,采取了不同的监管立场和措施。在这个复杂的监管生态系统中,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技术创新的领导者,其监管方法对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的加密货币监管体系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多层次、多机构的监管方法,这种方法正被许多其他国家密切关注和借鉴。在美国,主要有三个联邦机构和各州政府共同构成了加密货币监管的核心框架:

 

  • Ÿ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要关注加密货币是否构成证券,这直接影响到代币发行、交易平台运营等多个方面。

  • Ÿ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将主要加密货币视为商品,监管相关衍生品市场,这对加密货币的金融化和机构参与至关重要。

  • Ÿ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负责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监管,其要求直接影响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日常运营和合规成本。

  • 州级监管:以纽约州的BitLicense为代表,展示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创新性监管框架来管理加密货币业务,这种做法正在被其他州和国家效仿。

 

这四个层面的监管共同构成了美国加密货币监管的全貌,不仅反映了加密货币的多重属性(可能是证券、商品、支付工具等),也体现了美国联邦制下的监管复杂性。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关键监管主体的立场和措施,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的趋势和挑战。

 

这种多元化的监管方法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也为跨国加密货币企业带来了合规挑战。了解美国的监管格局,对于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参与者、监管者和法律从业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几个关键监管主体的具体立场和措施,以及它们对加密货币行业的影响。

 

(一)  美国监管态度的演变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美国的监管立场经历了从谨慎观望到逐步接纳的转变:

 

1、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加密货币的监管立场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直将多数加密货币视为证券,要求相关项目遵守证券法规。这一立场主要基于“Howey测试”,这是源自1946年SEC诉W.J. Howey Co.案的判例法。根据Howey测试,如果一项投资满足以下条件,就可能被视为证券:

 

A. 资金投资

B. 共同企业

C. 对利润的合理期望

D. 主要依赖他人的努力 [3]

 

具体到加密货币领域,SEC的这一立场意味着:

 

A.   首次代币发行(ICO):大多数ICO被SEC视为未注册的证券发行。例如,2020年,SEC起诉Ripple Labs,认为其XRP代币实际上是未注册的证券。

B.   代币分类:SEC认为,除比特币和以太坊外,大多数加密代币都可能被视为证券。[4]这意味着这些代币的发行者需要遵守证券法规,包括注册要求或寻求豁免。

C.   交易平台:提供被视为证券的加密货币交易的平台可能需要注册为国家证券交易所或另类交易系统(ATS)。

D.   投资工具: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投资产品,如ETF,需要获得SEC的批准。直到2024年初,SEC才批准了首批比特币现货ETF。

E.   信息披露:被视为发行证券的加密项目需要向投资者提供详细的信息披露,包括风险因素、业务模式、财务状况等。

F.   执法行动:SEC已对多个加密货币项目和交易所采取执法行动,指控它们违反证券法。这些行动往往导致巨额罚款和业务限制。

 

这种监管立场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导致加密货币项目面临高昂的法律和合规成本,这对许多初创企业和小型项目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其次,严格的监管要求可能成为新项目进入市场的障碍,因为它们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确保合规性,这可能会阻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监管立场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保护和信息,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和可信的市场环境。尽管如此,市场参与者仍然面临着持续的法律风险,因为SEC的解释可能随时间而变化,这种不确定性给市场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最后,这种监管立场引发了关于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的争论。一些业界人士批评认为,过于严格的监管可能会抑制创新,限制行业的发展潜力。但SEC坚持认为,这种严格的监管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必要的。这种观点的分歧反映了加密货币行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如何在促进创新和确保市场稳定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展望未来,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SEC的立场可能会进一步演变。行业参与者正在呼吁建立更明确、更适合加密资产特性的监管框架。

 

2、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 对加密货币的监管立场。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基于《商品交易法》(Commodity Exchange Act)的广义解释,将比特币等主要加密货币归类为商品,纳入其监管范围。这一立场始于2015年,CFTC首次正式声明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应被视为商品。在"CFTC诉Coinflip"案中,CFTC进一步明确表示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符合《商品交易法》中对"商品"的定义,为其监管权限奠定了法律基础。

 

CFTC的监管范围涵盖了加密货币的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但权限有所不同。对于现货市场,CFTC的监管权限有限,主要集中在反欺诈和反操纵方面。而对于基于加密货币的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品,CFTC则拥有全面的监管权。

 

在具体监管措施方面,CFTC要求提供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的平台注册为指定合约市场(DCM)或掉期执行设施(SEF)。此外,CFTC还负责审查并批准新的加密货币衍生品,如比特币期货合约,同时持续监控加密货币衍生品市场,防止价格操纵和其他不当行为。CFTC还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发布警告以提醒公众加密货币投资的潜在风险。

 

在执法方面,CFTC已对多个涉嫌欺诈或未经注册经营的加密货币相关企业采取行动。例如,2021年CFTC对BitMEX创始人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经营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平台。这些执法行动展示了CFTC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决心。

 

CFTC与其他监管机构,尤其是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保持密切合作,共同监管加密货币市场。然而,两机构就特定加密资产的监管权限存在一定重叠和潜在争议,这反映了加密货币监管的复杂性。

 

CFTC的监管立场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为加密货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允许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参与交易,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同时,通过监管衍生品市场,CFTC的做法有助于形成更可靠的加密货币价格基准。

 

展望未来,CFTC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对加密货币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框架。随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快速发展,CFTC可能需要制定新的监管策略来应对这一新兴领域带来的挑战。

 

CFTC的监管立场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法律确定性,同时也带来了合规挑战。对于参与加密货币交易或考虑开发相关金融产品的企业来说,了解并遵守CFTC的监管要求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他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合法合规地运营。

 

3、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 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

 

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作为美国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的主要执法机构,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实施了严格的监管。这些监管措施的法律基础包括《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BSA)、《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以及FinCEN于2013年发布的虚拟货币指南。在这个框架下,FinCEN将加密货币交易所定义为"货币服务业务"(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并要求它们在FinCEN注册。

 

FinCEN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AML/KYC要求涵盖多个方面。首先,交易所必须进行客户尽职调查(CDD),包括验证客户身份、了解客户的业务性质和交易目的,并对高风险客户进行增强尽职调查(EDD)。其次,交易所需要持续监控客户交易活动,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此外,交易所还必须保留交易记录和客户信息至少5年,确保这些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访问性。

 

在报告义务方面,交易所需要提交可疑活动报告(SAR)并报告超过10,000美元的现金交易(CTR)。为了确保合规,交易所必须制定书面的AML政策和程序,指定AML合规官,对员工进行AML培训,并进行独立审计以评估AML程序的有效性。

 

2020年,FinCEN进一步明确了"旅行规则"适用于加密货币交易,要求交易所在转账超过3,000美元时,收集、保留和传输相关方的信息。对于违反AML/KYC规定的交易所,FinCEN采取严厉的执法行动,例如2020年对BitMEX创始人的刑事指控就包括违反《银行保密法》。

 

这些严格的监管要求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业务运营产生了显著影响。实施AML/KYC措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术投入,导致合规成本增加。同时,严格的KYC程序可能影响用户的注册和使用体验。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不同国家的AML/KYC标准差异也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新的监管挑战不断出现。如何将AML/KYC要求应用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如何平衡隐私币的隐私保护和监管要求、以及如何加强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跨境合作,都是FinCEN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应建立健全的AML/KYC系统,利用AI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提高效率。同时,持续更新合规程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并与监管机构保持积极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监管动态。

 

FinCEN的这些严格要求旨在防止加密货币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同时也给加密货币交易所带来了巨大的合规压力。对于希望在美国市场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全面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AML/KYC规定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法律合规的需要,也是赢得监管机构和用户信任的关键。

 

4、个别州,如纽约州,推出了专门的加密货币经营许可证(如BitLicense)。

 

纽约州金融服务局(NYDFS)于2015年推出了BitLicense监管框架,这是美国首个专门针对加密货币企业的综合性监管制度。该框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消费者、防止洗钱,并确保加密货币企业的稳定性和问责制。同时,它也为加密货币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监管指引,有助于维护纽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

 

BitLicense适用于在纽约州从事"虚拟货币业务活动"的公司,包括交易所、钱包提供商、做市商,以及其他涉及虚拟货币存储、控制、买卖、发行或管理的企业。申请BitLicense的流程相当严格,企业需要提交详细的商业计划、披露所有者和高管的背景信息、描述反洗钱和网络安全措施,并支付5,000美元的不可退还申请费。此外,企业还需要维持足够的资本以确保财务稳定性,具体金额由NYDFS根据企业规模和风险评估确定。申请企业还必须指定合规官负责确保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

 

获得BitLicense后,企业需要遵守一系列持续合规要求。在客户保护方面,企业必须披露所有重大风险,提供详细的交易条款和条件,并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在反洗钱合规方面,企业需要实施全面的反洗钱计划,进行客户尽职调查(KYC),并监控和报告可疑活动。网络安全也是重点关注领域,企业需要制定和维护全面的网络安全计划,定期进行渗透测试和漏洞评估。此外,企业还需要保留详细的交易记录和客户信息,提交季度和年度财务报告,并在进行重大业务变更时获得NYDFS的事先批准。

 

NYDFS拥有检查持牌企业的权力,违规行为可能导致许可证被撤销和高额罚款。BitLicense的推出对加密货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为合法经营的加密货币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监管框架,增强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有助于打击洗钱和其他金融犯罪。但另一方面,高昂的合规成本也导致一些企业退出纽约市场,并被批评可能抑制创新和竞争。

 

近年来,NYDFS不断调整BitLicense框架以适应行业发展。2020年,他们推出了"条件性BitLicense",旨在简化小型和新兴公司的申请流程。BitLicense已成为其他州和国家制定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参考模型,同时也促使一些企业考虑在监管较为宽松的地区设立业务。

 

对于考虑在纽约州开展加密货币业务的公司,建议尽早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寻求专业法律和合规顾问的协助,并密切关注NYDFS的政策更新和指引。BitLicense的推出标志着加密货币行业进入了更成熟的监管阶段,尽管存在争议,但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监管蓝图,并持续影响着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的发展方向。

 

BitLicense的推出标志着加密货币行业进入了更成熟的监管阶段。尽管存在争议,但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监管蓝图,并持续影响着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的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纽约州,美国联邦监管机构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这种努力很可能会导致未来监管框架的进一步调整,不仅影响纽约州,也将影响整个美国乃至全球的加密货币监管格局。

 

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监管机构、行业参与者和消费者都在学习和适应这个新兴领域。BitLicense的经验教训无疑将为未来的监管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与此同时,持续的对话和合作将是确保监管框架既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和维护金融稳定,又不会过度抑制创新的关键。在这个快速演变的领域,保持灵活性和前瞻性思维将是监管机构和企业的重要课题。

 

(二)  中国的监管立场

 

相比之下,中国对加密货币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1、2017年,中国禁止了首次代币发行(ICO) [5]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运营。

 

2017年,中国对加密货币市场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监管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禁止首次代币发行(ICO)和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停止运营。这些决定是在加密货币市场快速升温、投机行为日益猖獗的背景下做出的,反映了中国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深切担忧。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六个其他部委发布了关于ICO的禁令。这份公告明确将ICO定性为非法融资行为,要求立即停止所有ICO活动,并要求已完成ICO的组织和个人做出清退安排。紧接着,在9月15日左右,各地金融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的形式,要求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有序退出市场,禁止其为加密货币交易提供交易撮合、信息中介等服务。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国内外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内,主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如火币和OKCoin迅速停止了针对中国大陆用户的交易服务,大量ICO项目开始进行退款。加密货币交易随之转向场外交易(OTC)和海外平台。在国际上,这一决定导致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中国在全球加密货币交易中的占比急剧下降,一些中国交易所开始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海外。

 

中国监管机构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主要包括:防范金融风险,认为ICO和加密货币交易存在巨大的投机风险;维护金融秩序,打击非法集资和洗钱活动;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普通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以及维护人民币的地位,防止加密货币影响国家的货币政策。

 

这些监管行动标志着中国对加密货币态度的重大转变,为后续的监管措施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进一步收紧了对加密货币的管控。2019年,中国明确将加密货币交易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到2021年,中国更是全面禁止了加密货币挖矿活动。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了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工作,显示出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认可,但坚决反对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

 

这一系列政策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加密货币生态,也对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比特币交易量在全球的占比从第一降至极低水平,大量比特币挖矿活动转移到了海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去中心化程度的提高。这些变化也迫使相关企业和个人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活动和策略。

 

2017年中国对ICO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禁令,是中国金融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体现了中国监管机构在面对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的独特路径,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2、2021年,中国进一步加强监管,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

 

2021年,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全面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这一系列行动是对2017年禁令的进一步升级,标志着中国对加密货币态度的彻底转变。

 

年初,各地政府开始对加密货币挖矿活动进行清理。2021年5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这一表态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针对加密货币挖矿的整治行动。内蒙古、四川、云南等传统挖矿热点地区相继出台政策,要求关停辖区内所有加密货币挖矿项目。这些地区曾因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相对低廉的电价而成为全球主要的比特币挖矿中心。

 

紧随其后,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九个其他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这份文件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均为非法金融活动。具体而言,该通知禁止了所有加密货币相关的交易活动,包括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中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以及境内为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提供营销、支付、技术支持等服务。此外,通知还强调要加强对虚拟货币相关炒作行为的监测和预警。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内,大量挖矿设备被迫关闭或转移海外,导致全球比特币网络算力在短期内大幅下降。许多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也不得不完全切断与中国大陆用户的联系,一些平台甚至选择了关闭中国业务。在国际市场上,这些政策的出台导致比特币等主要加密货币价格出现了显著波动。

 

中国政府采取这些强硬措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当局认为加密货币的高波动性可能威胁金融稳定。其次,是为了打击洗钱、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这些活动常常利用加密货币的匿名性进行。再者,挖矿活动的高能耗与中国的碳中和目标相悖。最后,这些措施也可能是为即将推出的数字人民币铺平道路,消除潜在的竞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对加密货币采取了严厉的禁令,但对区块链技术本身仍持积极态度。中国继续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6]即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工作,显示出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支持,但这种创新是在中央政府严格控制下进行的。

 

2021年中国对加密货币的全面禁令,标志着中国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采取了全球最严厉的立场之一。这一政策不仅重塑了中国的金融科技格局,也对全球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加密货币未来发展和监管的全球性讨论。

 

3、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和试点,旨在保持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

 

中国在严厉打击私人加密货币的同时,积极推进了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项目,即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DCEP)[7]的研发和试点。这一项目始于2014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旨在创建一个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数字货币系统,以保持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同时推动金融创新。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202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雄安和成都等地启动了首批试点。这些试点主要以"红包"形式进行,向部分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鼓励他们在指定商户使用。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包括上海、海南等更多城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在更大规模上得到了应用,这被视为该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采用了双层运营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向指定商业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然后由这些银行向公众提供兑换服务。这种设计旨在利用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同时保持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数字人民币支持"双离线支付",即在网络和电力不可用的情况下仍能完成交易,这大大提高了其在各种场景下的实用性。

 

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动机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和精准度,使中央银行能够更好地控制货币供应和流通。其次,数字人民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的印刷、流通和管理成本。再者,它有助于打击洗钱、逃税等金融犯罪,因为数字货币的每笔交易都可以被追踪。此外,数字人民币也被视为应对私人数字货币挑战的策略,尤其是在Facebook(现Meta)宣布Libra(后改名Diem)项目后,中国加快了CBDC的研发步伐。

 

然而,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隐私问题是公众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尽管官方表示数字人民币将提供"可控匿名",但具体如何平衡隐私保护和监管需求仍有待观察。另外,如何确保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安全性、如何处理大规模交易数据、如何与现有支付系统协调等技术和操作问题也需要解决。

 

在国际层面,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观察者认为,这可能会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在跨境支付领域。中国已经开始探索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包括与香港、泰国和阿联酋等地的央行合作进行跨境支付试验。然而,数字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其他国家的监管态度、国际支付基础设施的兼容性等。

 

中国积极推进央行数字货币是其金融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在保持金融控制权的同时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决心。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项目正在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其发展轨迹和最终影响将持续受到全球金融界的密切关注。

 

(三)  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的监管概况

 

1、欧盟:正在推进《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旨在为加密货币提供统一的监管框架。

 

欧盟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正走在全球前列,其核心举措是推进《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该法案旨在为整个欧盟地区提供一个统一、全面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这对于欧洲乃至全球的加密货币行业都具有深远影响。

 

MiCA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加密资产创新的监管环境,同时也要保护投资者并维护金融稳定。该法案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加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型代币、稳定币和实用型代币。它为发行者、服务提供商和交易所制定了明确的规则,要求他们获得授权并遵守严格的运营标准。

 

具体而言,MiCA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必须在欧盟注册并获得监管机构的授权。这些提供商需要遵守资本要求、公司治理标准以及投资者保护措施。对于稳定币,MiCA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包括储备管理和赎回权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信度。

 

MiCA的实施将为欧盟成员国提供一个统一的监管框架,有助于消除各国监管差异,促进跨境业务的开展。这不仅能增强投资者信心,还能为加密资产企业创造一个更加清晰、可预测的经营环境。

 

然而,MiCA的推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会使某些规定很快过时,监管机构需要保持灵活性以适应行业变化。此外,如何平衡创新促进与风险控制,也是欧盟监管机构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MiCA代表了欧盟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的前瞻性思维和系统性方法。随着该法案的逐步实施,它很可能成为全球其他地区制定加密资产监管政策的重要参考。对于在欧洲或与欧洲有业务往来的加密货币企业而言,密切关注MiCA的发展并及时调整合规策略将变得尤为重要。

 

2、日本:较早承认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为合法支付手段,并建立了交易所注册制度。

 

日本在全球加密货币监管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监管态度和政策框架为许多国家提供了有益参考。作为较早承认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为合法支付手段的国家,日本的监管策略体现了对创新的支持与对风险的审慎平衡。

 

2017年,日本修订《支付服务法》,正式将加密货币定义为一种财产价值。这一举措不仅赋予了加密货币合法地位,还为其在日本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法律基础。此举使日本成为全球首批明确承认加密货币合法性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显示了日本政府对新兴金融技术的开放态度。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厅(FSA)建立了加密货币交易所注册制度,要求所有在日本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必须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这一制度旨在提高行业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并防范洗钱等金融犯罪。注册交易所需要遵守严格的运营规则,包括客户资金分离、网络安全措施、内部控制系统等要求。

 

然而,日本的监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check遭遇大规模黑客攻击,导致巨额资金损失。这一事件促使日本监管机构进一步收紧监管措施,加强了对交易所的审查和监督。FSA随后修订了相关规定,要求交易所加强客户资产保护,提高网络安全标准,并改进风险管理流程。

 

日本的监管框架还特别关注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要求。交易所必须严格执行客户身份验证程序,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可疑交易。这些措施旨在防止加密货币被用于非法活动,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合规水平。

 

近年来,日本继续完善其加密货币监管体系。例如,引入了更严格的稳定币监管规则,要求稳定币发行者遵守特定的准备金和审计要求。此外,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探讨加密货币监管的最佳实践。

 

日本的监管经验表明,在鼓励创新与保护投资者之间找到平衡是可能的。通过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和严格的监管制度,日本不仅为加密货币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还增强了公众对这一新兴资产类别的信心。

 

对于全球加密货币企业而言,日本的监管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企业如果希望在日本市场运营,需要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的监管要求。同时,日本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制定加密货币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新加坡:采取开放而审慎的态度,通过《支付服务法》对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

 

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采取了开放而审慎的态度。这种平衡的方法使新加坡成为许多加密货币企业青睐的管辖区,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监管范例。

 

新加坡的加密货币监管主要通过《支付服务法》(Payment Services Act, PSA)实施。该法案于2019年通过,并于2020年1月正式生效。PSA为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各类支付服务提供了全面的监管框架,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金融创新的支持以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根据PSA,从事数字支付令牌(DPT)服务的提供商必须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许可。这些服务包括买卖加密货币、提供交易所服务、托管钱包等。获得许可的企业需要遵守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资本充足率、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AML/CFT)等方面的规定。

 

新加坡的监管框架特别强调消费者保护和市场诚信。MAS要求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清晰披露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客户资产。同时,MAS也禁止这些服务提供商向零售投资者推广加密货币交易服务,以降低不熟悉这一领域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在创新支持方面,新加坡推出了"监管沙盒"计划,允许金融科技公司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创新产品和服务。这一举措为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验空间,同时也让监管机构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然而,新加坡的监管态度也在不断调整。近年来,面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潜在风险,MAS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立场。例如,MAS强调加密货币投资的高风险性质,并警告公众不要被投机行为所诱惑。同时,MAS也加强了对加密货币广告的限制,以防止过度宣传可能误导投资者。

 

新加坡的监管方法还特别注重国际合作。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新加坡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对话,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制定加密货币监管标准。这种全球视野有助于新加坡在快速变化的加密货币领域保持监管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新加坡的加密货币监管策略体现了"审慎中的开放"。通过明确的法律框架、严格的许可制度和灵活的创新支持措施,新加坡既为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又有效管控了潜在风险。这种平衡的方法使新加坡成为许多加密货币企业的首选地,同时也为全球其他地区的监管实践提供了借鉴。

 

对于有意在新加坡开展业务的加密货币企业,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守PSA及相关规定至关重要。同时,密切关注MAS的政策动向也是必要的,因为监管环境可能会随着市场发展而不断调整。

 

4、瑞士:创建了"加密谷",通过友好的监管环境吸引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企业。

 

瑞士在全球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领域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其创新友好的监管环境和"加密谷"(Crypto Valley)的建立使其成为了全球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创业公司的重要聚集地。瑞士的监管方式体现了对金融创新的开放态度,同时也注重风险管理和投资者保护。

 

"加密谷"概念始于瑞士楚格州(Zug)。这个小城市通过提供有利的监管环境和税收政策,成功吸引了大量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企业。楚格州政府率先接受比特币支付税款,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新技术的开放态度,还为加密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案例。

 

瑞士联邦政府和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采取了积极而谨慎的监管策略。2018年,FINMA发布了ICO指南,为加密货币项目提供了清晰的监管框架。这份指南将代币分为支付型、功能型和资产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监管要求。这种分类方法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合规指引,同时也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2021年,瑞士实施了新的《金融服务法》(FinSA)和《金融机构法》(FinIA),进一步完善了对加密资产的监管。这些法律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和其他服务提供商设立了明确的运营规则,包括客户资金保护、风险披露和反洗钱措施等要求。

 

瑞士的监管环境还特别强调创新友好。例如,FINMA推出了"金融科技许可证",允许接受最高1亿瑞士法郎公众存款的金融科技公司以简化的要求获得经营许可。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创新企业的准入门槛,促进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

 

此外,瑞士还在法律层面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铺平道路。2021年,瑞士修订了民法和金融市场法,引入了"代币化权利"的概念,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转移提供了法律基础。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法律确定性,还为更广泛的区块链应用创造了条件。

 

瑞士的银行业也逐渐开始接纳加密货币企业。一些瑞士银行开始为加密货币企业提供银行服务,这解决了长期困扰该行业的银行服务难题。同时,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加密货币业务,进一步促进了传统金融与新兴技术的融合。

 

瑞士的成功经验表明,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监管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通过平衡创新支持和风险管控,瑞士不仅吸引了大量国际人才和投资,还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

 

对于考虑在瑞士设立或拓展业务的加密货币企业,了解当地的监管要求、税收政策以及商业环境至关重要。同时,瑞士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展示了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支持来培育新兴技术产业。

 

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格局正在经历动态变化,各国正在寻求在鼓励创新、保护投资者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从美国的审慎态度到中国的严格禁令,从欧盟的统一框架到日本和新加坡的开放策略,再到瑞士的创新友好环境,我们看到了监管方法的多样性。这种多元化的监管环境为跨境企业带来了复杂的合规挑战,同时也为法律服务提供者创造了新的机遇。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成熟,我们可以预期全球监管格局将进一步演变。各国可能会逐步趋向于某种程度的监管协调,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政策目标和经济情况,差异化监管仍将长期存在。对于加密货币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密切关注各地监管动态,并寻求专业的跨境法律建议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


作者简介:

 

黄先生,资深跨境投融资和贸易法律及合规顾问,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系。拥有20余年的中外资银行业工作经历,曾长期供职于交通银行、香港永亨银行和新加坡华侨银行等金融机构。

 

在银行业长期的从业生涯中,黄朝阳先生一直专注于为跨国公司和有进出口业务背景的企业提供法律和合规顾问服务。他不仅熟悉中国国情,对本土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合规需求有深入理解;更精通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法规,为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的跨境投融资业务提供专业支持。

 

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黄朝阳先生对跨境投融资、国际贸易、金融合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法律实务运作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解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差异,为企业量身制定合规方案。目前,他供职于广东广和(佛山)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Email: alexhuang@ghlawyer.net

电话: 13802689686(微信同号)

 

为企业提供以下法律服务:

 

贸易纠纷咨询及诉讼

出口合规审查及培训

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应对

海关稽查及复议程序

并购交易合规尽职调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 区块链是一种数字记录系统,可以想象成一本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数字账本。这本账本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分布式: 不是存储在一个中央服务器上,而是同时存在于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上。②不可篡改: 一旦信息被记录,就很难被更改或删除。这是因为每个新的记录(或"区块")都与之前的记录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链"。③透明: 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看到所有交易记录,但个人身份信息可以保持匿名或加密。④共识机制: 新的交易记录必须经过网络中大多数参与者的验证和同意才能被添加到账本中。⑤去中介化: 交易可以直接在参与者之间进行,不需要银行等中间机构。在加密货币的场景中,区块链用来记录所有的交易。每次有人发送或接收加密货币,这笔交易就会被添加到这个数字账本中。这种技术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同时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2] 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先进的记账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多份副本: 想象一本账本同时存在于多个地方。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份完整的账本副本,而不是集中存储在一个中心位置。②实时更新: 当有新的交易发生时,所有的账本副本会同时更新。就像多人同时编辑一个在线文档,变化会立即反映在所有副本上。③共同维护: 没有一个单一的机构控制整个系统。相反,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这个账本的准确性。④安全可靠: 使用复杂的数学和加密技术来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⑤透明度: 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查看交易历史,但个人隐私信息可以被保护。⑥效率: 由于不需要中间人来验证交易,许多流程可以更快、更便宜地完成。简单来说,分布式账本技术就像是一个由多方共同维护的、安全可靠的数字记账系统。它可以用于记录各种类型的交易和信息,不仅限于金融交易。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分布式账本都使用区块链结构。另外,虽然区块链是最知名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但还存在其他形式,如有向无环图(DAG - Directed Acyclic Graph)、哈希图(Hashgraph)、霍洛链 (Holochain)、Tempo共识 (Radix)、CORDA、Algorand等,它们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可能比传统区块链更有优势。

[3] Investment of Money(投资资金)意思是:必须有资金或资产的投入。Common Enterprise(共同企业)意思是:投资者的资金被汇集在一起,或者投资者的利益与发起人或第三方的利益相互依存。Expectation of Profits(期望获利)意思是:投资者参与是为了获得回报或利润。Efforts of Others(他人的努力)意思是:这些利润主要来自发起人或第三方的努力,而非投资者自身。这个测试源自1946年的最高法院案例SEC v. W. J. Howey Co.,用于确定某项交易是否构成"投资合同",从而被视为证券。在加密货币领域,SEC经常使用这个测试来判断某个代币或加密资产是否应该被视为证券。

[4] 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特殊看待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①去中心化程度:比特币和以太坊被认为是高度去中心化的网络,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控制实体。这与传统证券通常由特定公司或组织发行和控制的情况不同。②创始团队的角色: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身份不明,且长期未活跃。以太坊虽然有已知的创始团队,但现在的运营和发展主要依靠社区。这减少了对特定组织或个人的依赖。③用途和功能:这两种加密货币主要被用作支付手段或在其网络内进行交易,而不是作为投资合同。④发展历史:它们是最早的加密货币,在SEC开始严格审查这个领域之前就已经广泛使用。⑤市场认知:它们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为数字资产而非证券。⑥监管机构的表态:SEC官员曾公开表示不将比特币和以太坊视为证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未来的分类可能会有所调整。SEC对其他加密代币的审查更为严格,主要是因为许多其他代币的发行和运作方式更接近传统证券。

[5]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中文通常翻译为"首次代币发行"。这个概念与加密货币有密切联系,但也存在一些重要区别。①联系:区块链技术:ICO和大多数加密货币都基于区块链技术;募资工具:ICO常被用作加密货币项目的早期融资方式,类似于传统金融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代币经济:ICO发行的代币通常成为新的加密货币或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使用的功能型代币。②区别:目的:加密货币主要作为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而ICO代币可能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如访问特定服务或参与治理;发行阶段:ICO通常发生在项目早期阶段,而成熟的加密货币已经完成了初始分配;监管态度:许多国家对ICO的监管更为严格,如中国的全面禁止,而对已建立的加密货币可能采取相对宽松的态度;风险程度:ICO通常被认为风险更高,因为它们往往代表尚未完全开发的项目;流动性:主流加密货币通常有较好的流动性,而ICO代币可能在早期阶段流动性有限。中国禁止ICO和加密货币交易所,反映了对金融稳定性和投资者保护的考虑。这一决定对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凸显了不同国家在监管策略上的差异。

[6]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

[7] DCEP:这个缩写代表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数字人民币项目的早期名称。虽然现在官方更倾向于使用 "e-CNY",但 "DCEP" 仍在一些讨论中被使用。


热点资讯
经济制裁
跨境电商
跨境融资
MORE+
跨境贸易
跨境知产
跨境法律实务